……正名覆实,不罚而威。
《公孙龙子》说: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大概杨朱的年代当在西历纪元前440年与630年之间。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他说: 实无名,名无实。死则臭腐消灭,是所同也。一切生物的进化:形体的变化,机能的发达,都由于生物要自己保存自己,故不得不变化,以求适合于所居的境地。《谷梁传》曰:寔来者,是来也。
量十数年之中, 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尔。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逃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性,任智而不恃力。若在实践中满足了具有实质意义或实际内容的要求,则意味意志自由是真自由。
惟有自由的人才能自主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行善。任何具有实质意义或实际内容的自由都必需以人身自由为基础。理念,所想都在兼爱非攻中,所想所爱。将心比心,一切从自己出发,以己论人。
孔墨并用乃是退之之谬。这一原理就是,是上所是,非上所非,即墨子说法,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另一方面,奴隶因为害怕失去生命而成为奴隶,奴隶只有积极劳动才能获得主人认可,主人的认可使奴隶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只对自己个人尽了义务,却失去了一部分自己良心的义务,也失去了对他人、国家、社会的义务。交相贼,攻别人则必反受其攻。又是从他人角度来考察自身自由与否。
(《韩昌黎文集*读墨子》)欧阳修以儒家身份也有称于墨家,然其强本节用之说,亦有足取者。(毛泽东《矛盾论》)在否定性的唯物辩证法指导下,毛泽东提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斗争理论。与此相反,公有制的计划经济,给多少计划生产多少。没了奴隶意识的人则成为主人。
墨学的自由辩证逻辑思维必然地内在地自然地导出墨家的自由精神---兼爱非攻。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这些话是对兼爱、非攻自由思想最好的注解。墨家又进一步解说,异处、不相盈、相非、是相外也。
资本家因破产转变成工人。与孟门所谓如其不善而莫违之违正相反。(《孟子*尽心下》)儒学本质是干禄之学,君权是儒家安身立命之本,不可一日无君无父,(否则自己都要变成禽兽)固本强本实为儒家根本之道,何能真正做到民贵君轻?不过是嚼头罢了。比如,有无,二者共处于宇宙一体是同一,二者中空间被实存占据的有,与周围未被实存占据的无为两个实体,是异。没有看见,没有听到,或者没有被任何其它形式感觉出来,并不意味什么都没有发生。自由辩证法的同异交得定律,在名家哲学里则称为合同异。
(《陈梦雷,杨家骆.古今图书集成*墨家小序》)又有黄震否定了韩愈之说,墨子之尚同,谓天子所是皆是之,天子所非皆非之。赋予别人自由就是赋予自己自由,赋予自己自由也必需赋予别人自由。
这个思路本身就是墨家、名家同异交得、合同异的思路。张载则把自由辩证法的求同存异精神融入新儒家否定辩证法中,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身心不能彻底放松,则意志不自由。名家既重视语言之维的思辨,又重视自由辩证逻辑与思维。
因此,辩证法又称辩证逻辑。因为是自主自觉的行为,所以,兼爱非攻具有自由属性。在经济实践中,墨子主张私有制,人人有权拥有自己的私产。(以上概念又可称观念,但要注意自由观念不同于观念自由)所以,自由本身包含于非攻,非攻也可以定义自由。
结果是,选举成为没有任何意义的空选。(《鲁问》)尚同,崇尚保持同一,即求同。
数百年来了,因为思维逻辑的原因,导致无数的无辜生命的损失。二者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但却是从源头予自由以定义。所以,墨家的兼爱非攻是一种自发的能动力量,不受任何外在于自身因素约束,因此,兼爱非攻是纯粹理性。
共同体是同,你我二者是异,同中有异有别,异中趋同取同。有恒产者有恒心,因为私有,资本家才会有改革创新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企业长久生存。《墨子*鲁问》里记载的鲁国国君与墨子的一段对话很形象地说明问题,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非乐上》)有余力相劳,有余财相分,有良道相教(《尚同上》),列德而尚贤。
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这一辩证法矛盾双方既是同一的,又是相异的。
所以达到精神绝对自由。正孔子所谓似是而非,明道先生所谓淫声美色易以惑人者,不容不之。
所有十九世纪以前西方对中国哲学的评价都是对儒学,特别是先秦儒学的评价。他们唯一擅长的是,断章取义,拾取只言片语,以污蔑亵渎墨子、墨家、墨学为能事。